一站式金属材料科研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分享

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各种成分尺寸的科研材料

深度揭示高温合金相界面偏析行为机理

2021-09-27 1442 次 返回

基高温合金因其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尽管在镍基单晶(Ni-SX)高温合金的设计和开发中,已经排除了晶界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但合金组织的失效行为仍然很复杂,涉及到许多微观效应,其中之一是受基体扩散控制的γ΄相的粗化行为。大量实验表明,铼(Re)的添加显著降低了γ΄粗化动力学。但是,对其反应机理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大多数研究表明,Re的添加降低了合金元素的有效扩散系数,从而提高了合金的高温稳定性并有效地阻止了γ΄粗化。 然而,一些人认为γ基体中其他溶质元素的扩散率几乎不受Re添加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认识热处理和/或热暴露过程中Re的作用,研究者们使用了更先进的三维原子探针断层扫描技术(APT)研究了RR3000合金,发现初级和次级γ/γ΄界面都存在Re偏析。通过研究CMSX-4合金中Re的分布,将Re偏析归因于:γ΄相固溶体在冷却过程中逐渐减少,Re原子从γ΄相中排出,并由于其扩散速度慢而在界面处堆积,形成再偏析。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由于Re原子的扩散增强和γ/γ΄界面的迁移,界面处Re的偏析应降低甚至消失。然而,APT结果表明,热暴露后的DD91 Ni-SX高温合金的界面处仍发现了显着的Re偏析。因此,Reγ/γ΄界面处的偏析机制仍不清楚,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相关团队深入研究了完全热处理后的Ni-SX高温合金在长期时效过程中,Reγ/γ΄界面处偏析的形成机制。他们通过配合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探针断层扫描(APT),成功地确定了γ/γ΄界面处的Re偏析现象以及长期时效过程中Reγ΄粗化的相互作用。相关成果以“Unveiling the Re segregation at γ/γ  interface in Ni-based superalloy”为题发表在期刊Scripta Materialia上,通讯作者为西北工业大学黄太文教授。

该工作所用Ni-SX高温合金成分为:Ni-10Cr-9Co-0.5Mo-4W-4.3Al-2.5Ti-2Re-5Tawt.%)。单晶合金锭沿[001]方向定向凝固,并进行标准热处理:1240℃/2h + 1260℃/4h + 1265℃/2h,空冷;1130°C/4h,空冷;870°C/20h,空冷。然后分别在900℃1000℃下进行2000h等温时效处理,并空冷至室温。图1a)显示了标准热处理(standard heat treatment, SHT)后合金的显微组织,图1b)和(c)分别为在900℃1000℃下长期时效(long-term aging treatment, LTAT2000h后的显微组织图,分别标记为LTAT900LTAT1000。可以清楚地观察到γ΄尺寸随温度升高而显着增加。γ΄的尺寸分别为0.410.681.21μmSHTLTAT900LTAT1000处理后,对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7.6%51.2%48.1%

01

图1 (a)TEM显示的SHT后的显微组织(沿[100]轴);(b)900℃和(c)1000℃下时效2000小时的TEM显微照片

LTAT1000试样的APT重建如图2所示。AlCr的分布分别以红色和蓝色点显示在图2a)中。由于AlCr分别在γ΄γ相中强烈富集,因此将AlCr的富集区视为γ΄γ相。γ/γ΄界面的特征在15 at.% Cr成分表面,如图 2b)所示。图2c)显示了相应的Re二维分布。图2d)表明了Reγ/γ΄界面的一维成分分布。可以看出,Re在界面附近的γ基体中富集

02

图2 (a)LTAT1000针尖试样的APT重建;(b)与Cr 15 at.%同构表面的γ/γ΄界面;(c)相应的Re成分2D剖面图;(d)γ/γ΄界面上Re的一维成分分布图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γ/γ΄界面的元素分布,分析了不同热处理试样(即 SHTLTAT900LTAT1000)在γ/γ΄界面处的ReTa浓度分布情况。如图3a)和(b)所示,Re偏析仅在LTAT1000中发现,如红色圆圈所示,SHTLTAT900试样中的Reγ/γ΄界面没有明显偏析。此外,Ta在界面处的损耗更严重,形成了Ta的贫化,如蓝色圆圈所示。图 3c)显示了合金元素在γγ΄相之间分配情况,CrCoMoRe优先分配到γ基体中(ki < 1),而AlTiTa优先分配到γ΄相中(ki > 1)。因此,长期时效处理过程中,CrCoMo

上一篇:东北大学青年教师发表顶级期刊:获得了具有7种且元素分布均匀FCC单相结构高熵合金纳米颗粒

下一篇:德国马普所:高熵合金薄膜强化新突破!